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小米汽车变“期车”?多位用户未提车被强制交尾款,律师:属霸王条款

出品|搜狐科技作者|张雅婷编辑|杨锦小米汽车,又一次被舆论风波推上了“风口浪尖”。

出品|搜狐科技

作者|张雅婷

编辑|杨锦

小米汽车,又一次被舆论风波推上了“风口浪尖”。

近日,小米被曝出“强制用户支付尾款”。有不少用户表示,距离汽车交付时间还有20多周,就被小米强制要求支付尾款,否则小米将取消订单,且不再退还已支付的两万元定金。

这样的做法并非行业惯例,一般来说,汽车企业会在车辆交付时或者验车后要求用户支付尾款。质疑的声音认为,小米这样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理权益,还让汽车变成了“期车”。不过,也有人认为,小米是为了打击“黄牛”囤货,提升交付效率。

多位小米汽车销售告诉搜狐科技,被催尾款的用户,大多是个人“黄牛”、涉嫌转订单,如果订单编号发在小红书、闲鱼等平台,会被小米识别成“黄牛单”。对于正常用户,都是提车才要求付款。另外也有小米销售表示,被催尾款的用户中,大部分都曾表达过希望延迟交付,或者不想提车的想法。

此外,搜狐科技还向小米官方对此事进行了求证,截至发稿暂无回应。

小米SU7 Ultra用户陈联(化名)告诉搜狐科技,“此前小米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虚假宣传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,所以不想提车,现在小米反倒让我们强制交尾款。”据了解,陈联所在的小米SU7 Ultra虚假宣传维权群里有四百多人,大部分都遇到了强制交尾款的情况。

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律师对搜狐科技表示,无论是为了打击黄牛,还是提升交付效率,小米“不提前付钱就得没收定金”的相关协议规定,属于单方面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,也就是俗称的“霸王条款”。

“感觉给自己挖了一个坑,花钱买罪受”

7月底,陈联因小米SU7 Ultra虚假宣传,已经维权近3个月。令他没想到的是,小米不但没有解决虚假宣传的问题,反而开始催自己交尾款。

展开全文

小米销售告诉他,因为他主动提及暂时不能提车,所以会暂缓生产相关订单。如果在30天内完成并支付余款,小米会重新生产。超出30天未交尾款会取消订单,且已支付的定金不予退还。

在此之前,多名小米SU7 Ultra车主发现,他们花费了4.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,其实没有风道,也不具备宣传的“高效导流”等功能。多位车主以虚假宣传为由发起集体维权,要求小米退车及赔偿。

陈联告诉搜狐科技,此前在5月15日,他曾单独在杭州与小米汽车副总裁高管单独会面,对方表示退订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。

陈联表示,当时小米方面表示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双风道做出来再交付,但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,对方提出用一周的时间回去论证,看看能否落实,但后面也没相关回应了。

此外,小米还提出了一个补偿方案,也就是给小米SU7 Ultra车主提供2至4万的等额礼品。“但这个方案最后也没有兑现,我觉得他们只是想在YU7发布之际缓和一下舆论。”

6月20日,陈联正式向法院起诉小米虚假宣传。“我们向小米公司发了一个函,要求小米书面保证双风道的落地,这样的话我们就愿意提车。但因为没有任何的回应,我们后来又发了一个要求解除汽车订单的函。现在这两个函也没有任何作用。”

他表示,小米SU7 Ultra选配下来总价是58万元,如果小米能做出真风道交付,他会按照合同约定来付钱。但这个车与宣传的不一样,心理落差很大,所以肯定不想再要了。

“我买过很多车,奔驰、玛莎拉蒂、法拉利、特斯拉等等,都没遇到强制交尾款的情况。这次购买小米汽车体验,让我觉得我给自己挖了一个坑,花钱买罪受。我现在想把2万元定金要回来,就是要证明我的尊严,不然显得自己很蠢。”

被“针对”的“特殊”车主

搜狐科技了解到,在这次小米汽车强制交尾款的事件风波中,被催款的用户大多表达过希望延迟交付或者有不想提车想法。

比如,在陈联所在的小米SU7 Ultra虚假宣传维权群中,四百多个人差不多都收到了催交尾款的通知。

而来自新疆的小米YU7车主岳岳(化名)告诉搜狐科技,自己在7月30日收到通知可以当周提车,不过因为自己身体原因开不了车,还想等等新的小鹏P7,所以就决定跟小米申请了暂缓提车。

他表示,提出暂不提车的需求后,小米就要求在一个月内支付尾款,否则会取消订单,并且不退定金。“我还是准备不支付尾款,会考虑向其他有意向的人转让我的订单。”

据报道,有小米汽车销售人员表示,要求提前交尾款仅针对部分有特殊情况的准车主,比如客户主动要求延迟排产、客户存在较高的不提车可能性。

与陈联、岳岳等有较大意向暂时不提车的用户不同,多位购车意向强烈、在近期提车的小米用户则表示,没有遇到强制交尾款的情况。

上周在北京提车的小月(化名)告诉搜狐科技,自己的小米YU7提前9周下线,小米是在通知车辆下线之后才要求付的尾款,没有强制提前交尾款。

一位小米SU7车主也向搜狐科技表示,自己已经收到车辆下线通知,但因为自己所在城市比较偏远,还需要两周车辆才会到达自己城市的交付中心,所以还没有支付尾款,自己准备验车后再付。

总的来看,小米是希望能明确用户的购车意愿,通过“强制交尾款”的方式“倒逼”部分犹豫不决的用户尽快做决定,也希望避免未来汽车生产后交付不出去的情况发生。

毕竟,小米SU7、YU7系列的车辆交付周期都很长。动辄半年到一年的交付周期内,购车者的提车意愿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发生波动。

律师:强制要求用户付尾款属霸王条款

不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,小米强制要求用户在提车前就支付尾款的做法,在业内并不常见。小米这样的行为,是出于什么依据?是否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?

多位小米车主出示的小米汽车购买协议显示,自用户收到车辆余款支付通知7天内,用户需要支付全部剩余款项。如果未按期足额支付或拒绝支付余款,小米汽车有权取消订单并解除协议,且已支付的定金不予退还。

显然,这样的协议规定让消费者处于不利方,因为这意味着小米有决定用户支付尾款日期的权力,并且还能够没收定金,让消费者没有丝毫犹豫的余地。

对此,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律师认为,按照汽车行业惯例,一般都是提车后、验完车再付汽车全款。

根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,小米汽车购买协议当中的相关规定,不提前付钱就得没收定金,属于单方面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,也就是俗称的“霸王条款”。

“如果这个案子官司打到法院去,法院公平裁判的话,有很大概率认定小米的这个条款是无效的。”

与此同时,也有对小米做法表示理解的声音认为,强制支付尾款,可以防止“黄牛”囤订单,让真正想买的用户尽快提车,提升交付效率。

以小米YU7为例,此前有黄牛表示,手上有上百台车的订单,要想提前数月提车,用户需要多花几千元。小米汽车黄牛的存在,变相抬高了小米汽车的市场价格,令不少消费者“苦不堪言”。

那么,如果是基于清理黄牛订单的目的来强制要求消费者支付尾款,就属于合理行为了吗?游云庭认为,“黄牛”对于小米来说是双刃剑,宣传订单数的时候不提“黄牛”,现在到交付阶段就清理“黄牛”显然不合理。

并且他表示,哪怕是真的“黄牛”,小米这样的合同条款都是属于无效条款,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民法典对于格式条款的合法性规定。

游云庭建议,对于被强制要求支付尾款的消费者,可以选择起诉到法院,要求认定相关合同条款无效,或者是到消保委投诉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jvto.cn/41019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