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25年07月27日
- 星期日

回溯过往,泰柬两国的边境争端由来已久。两国共享着长达817公里的陆地边界,而大部分边界是在法国殖民柬埔寨时期绘制的。1904年的法暹条约规定,两国在扁担山脉的边界应以“分水岭”为准。但1907年由法方勘测员绘制、用于标示边界的“附件一地图”,在著名的柏威夏寺区域明显偏离了分水岭线,将这座古寺及其周边地区划入了法属柬埔寨领土内。泰国方面一直不完全承认该边界的划分,认为包括数个古老寺庙在内的区域从未被清晰界定。1962年国际法院虽做出裁决,判定柏威夏寺周边地区主权归属柬埔寨,但泰国官方拒绝接受。此后,两国曾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,2000年还签署了《边界谅解备忘录》,约定通过联合勘界解决争议,可实际操作中却屡因民族主义政治受阻。

马科斯(资料图)自马科斯上台执政以来,菲律宾在外交政策上呈现出明显向美国靠拢的态势。政治层面,菲律宾积极呼应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布局,频繁在国际场合与美国保持一致立场,试图借助美国的影响力提升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。军事领域,菲律宾不断深化与美国的防务合作,不仅扩大了美军对菲律宾军事设施的使用权限,还加强了联合演习和美军轮换部署频率。今年早些时候,菲律宾宣布向美军开放乌卢甘湾海军基地,用于存储无人舰艇,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。在经济方面,菲律宾也期望通过与美国加强联系,吸引更多美国投资,推动本国经济发展。马科斯政府认为,紧密的美菲关系将为菲律宾带来诸多利益,无论是在提升国际话语权,还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上,都能起到积极作用。

航母(资料图)美伊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非一日之寒。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,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急剧恶化。美国长期对伊朗实施制裁,从经济领域延伸至军事威慑。伊朗则在核问题上始终保持强硬态度,坚持发展核技术,这让美国将其视为“眼中钉”。多年来,双方在地区影响力、能源利益等方面的博弈从未停止,矛盾不断积累。美国曾多次以伊朗核问题为由,联合盟友对伊朗施加压力,而伊朗则通过强化内部凝聚力和军事自主能力予以回应。这种长期的对抗,让双方在战略认知上形成难以调和的分歧。

已加载全部内容
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